防狂犬病这几点要记牢
夏季是狂犬病的高发期,也是各地动物咬伤门诊最忙碌的季节,被宠物咬伤、抓伤的人数会明显增加。这是因为入夏后闷热的天气比较容易使犬类动物烦躁、冲动,即使平时温顺的宠物偶尔也会大发脾气,甚至出现攻击行为,再加上夏天人们穿着单薄,动物致伤事件更容易发生。由此带来的狂犬病风险也比其他季节更高。
狂犬病是什么疾病?
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临床大多表现为特异性恐风、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近年来,狂犬病报告死亡数一直位居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前列。
大多数人间狂犬病病例是由于被患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所致,少数是由于被抓挠或伤口、粘膜被污染所致。
暴露后处置是暴露后预防狂犬病的唯一有效手段。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及时、科学和彻底的暴露后预防处置能够避免狂犬病的发生。
WHO 狂犬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建议,对于狂犬病病毒III 级暴露者,应在接种疫苗的同时对伤口进行彻底清洗并在周围浸润注射被动免疫制剂,即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马源抗狂犬病血清,以阻止病毒进入神经组织从而获得快速保护作用。另外,对于免疫功能严重低下的暴露者,即使 II 级暴露,也应联合应用被动免疫制剂。具体预防建议如下。
被动物咬伤后伤口暴露如何分级?
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直接接触可能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或者组织。此外,罕见情况下,可以通过器官移植或吸入气溶胶而感染狂犬病病毒。
按照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
Ⅰ级:接触或喂养动物;或完整的皮肤被舔;或完好的皮肤接触狂犬病动物或人狂犬病病例的分泌物或排泄物。
Ⅱ级: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Ⅲ级:单处或多处贯穿皮肤咬伤或者抓伤(肉眼可见出血或皮下组织);破损皮肤被舔舐;粘膜被动物唾液污染;或暴露于蝙蝠。发生在头、面、颈部和外生殖器的咬伤属于Ⅲ级暴露。
动物咬伤后如何处置?
1.暴露后预防处置的内容包括:
①尽早进行伤口局部处理;
②尽早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
③需要时,尽早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抗狂犬病血清)。
2.判定暴露级别后,应根据需要尽早进行伤口处理;在告知暴露者狂犬病危害及应当采取的处置措施并获得知情同意后,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①判定为 I 级暴露者,无需进行处置;
②判定为 Ⅱ级暴露者,应立即处理伤口,并按相关规定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
③判定为Ⅲ级暴露者,应立即处理伤口,并按照相关规定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 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被动物咬伤后伤口如何处理?
第一步:彻底清洗。被狂犬咬伤后,伤口处立即用 20%肥皂水反复彻底地冲洗。
第二步:消毒处理。用 2%碘酊或酚溶液(石碳酸)烧灼,再用 95%酒精中和剩余的腐蚀剂。必要时,开放伤口需切除部分组织,或拔火罐引出液和组织液,注意伤口不要包扎或缝合。
第三步:外科处置。在伤口清洗、消毒,并根据需要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至少两小时后,根据情况进行后续外科处置。动物咬伤涉及骨科、耳鼻喉咽喉科、眼科等多个临床科室时,对于严重、复杂的动物咬伤最好由专科医生或在专科医生协助下完成。
对于Ⅱ级和Ⅲ级暴露者。彻底的伤口处理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预防狂犬病的发生,避免继发细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被咬后都必须立即打疫苗吗?
如果自己家猫狗连续两年接种过疫苗,而且是因为动物正常玩闹时误伤的,动物看起来健康,被狗咬后并不是必须立即注射狂犬病疫苗。
可以先试试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10天观察法”。
因为狗或猫在发病后或者发病前3~5天内才是狂犬病传染期,这期间被抓咬才有感染危险。
上一篇:2023 年中国医药培养基行业洞察报告
下一篇:疾控专家:这两类目标人群尽快补齐免疫水平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