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中国医药培养基行业洞察报告



细胞培养基指在培养细胞过程中为细胞提供营养并促进细胞增殖的基础物质,也是模拟细胞生长的营养环境,是医药行业发展基础、生物制药环节中最关键的原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行业上游。按成分含量可分为含血清、低血清、无血清、无蛋白、化学成分确定培养基。其中,无血清和化学成分确定的培养基组分稳定,主要被应用在重组蛋白、疫苗、细胞基因治疗等领域,应用较为广泛;按物理状态,可分为液体、流体、半固体和固体 4 类。

2023 年中国医药培养基行业洞察报告

1. 发展环境

需求端:生物医药行业的火热,带动培养基行业需求快速扩容

生物医药指将现代生物技术与预防、诊断、治疗人类疾病的医药产品相结合,主要包括基因工程药物、疫苗、微生态制剂、血液制品等。生物医药具有安全性高、针对性强、用途广等特点,可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同时,优化传统医药产业结构,已成为我国战略新兴产业。近几年,生物医药行业得益于国家从临床试验管理、审批审核、生物安全等多方面发布系列政策支持和基因编辑、酶促 DNA 合成、药物递送系统等生物技术的创新突破式发展,市场规模快速增长。Frost & Sullivan 数据显示,2018 年至 2023 年,中国生物药市场复合增长率预计达 6.3%。而在生物制药行业的生产耗材中,培养基是成本最高的、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占比约 35%。培养基行业将受益于生物药的快速发展,需求量持续提升。

2023 年中国医药培养基行业洞察报告

供给端:产能持续增长,为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一方面,我国细胞培养基产业链搭建愈发完善,商业化量产基础设施齐全;另一方面,灌流培养、温度控制等核心工艺逐渐优化,中国细胞基相关企业数量和产能持续上升,为应用端提供更多选择性。共研网数据显示,中国培养基产量从 2018 年的 8,411 吨增长至 2022 年的 19,758 吨,年复合增长率超 20%。

2023 年中国医药培养基行业洞察报告

2. 发展现状

产业链结构:中游培养基制作企业通过向上游原材料供应商采购,从而为下游应用端提供各类产品

(1) 上游:细胞培养基原材料供应商提供生产所需成分,主要包括血清、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葡萄糖等。其中,糖类和氨基酸分别为细胞提供能量来源、促进生长,国内企业供应充足、价格较为稳定。血清保护细胞不受损害,常应用胎牛血清和新生牛血清。目前,大部分国产疫苗运用国产新生牛血清,胎牛血清则以进口为主,产品供应相对紧张。

(2) 中游:主要为培养基研发、生产企业,为下游应用端提供各类培养基产品,业内龙头多以海外企业为主,包括赛默飞、丹纳赫和默克三巨头,产品线丰富,覆盖疫苗、抗体、重组蛋白和细胞基因治疗等各种领域。具体而言,细胞培养基中游对技术壁垒、大规模供应能力要求较高。在技术方面,厂商需根据药物分子组成进行配方调整,以适应不同的细胞类型和表达产物,配方属于企业的核心技术秘密;在供应能力方面,供应商管理与生产工艺可保证培养基稳定性,进而影响产品质量。

(3) 下游:细胞培养基下游应用较为广泛,主要分为生物制药和科研两个领域,主要使用者包括药品企业、疫苗生产商、生命科学科研机构等。在生物制药领域,疫苗生产、基因工程药物生产、抗体 / 基因治疗药物生产、细胞工程药物生产等方面需使用细胞培养基,适宜的细胞培养基提高药物生产效率和规模,是制药环节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在科研领域,细胞培养基主要被应用于新药筛选、疫苗开发等药物研发和药物作用机理、基因功能等基础研究,可提升实验稳定性,并帮助获取更准确实验结果。

2023 年中国医药培养基行业洞察报告

行业规模:中国培养基行业规模增速远超全球

欧美生物制药体系发展较早,带动细胞培养基市场提早起步,目前已处于稳步增长状态。Verified Market Research 数据显示,2020 年至 2028 年,全球细胞培养基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 7.4%,预计在 2028 年达 82.4 亿美元。然而,在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早期,未足够重视上游原材料行业,中国培养基行业发展较晚。现在,中国生物制药进入规模化的产业关口,叠加愈发重视核心原料支持,中国培养基市场快速增长。Frost&Sullivan 数据显示,2025 年,预计中国培养基市场规模达 54.4 亿元,2020 年至 2025 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29.0%。




上一篇:公司介绍-上海罗素科技有限公司
下一篇:防狂犬病这几点要记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