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先导:新发展战略持续推进,行稳致远
1 月 30 日晚间,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688222.SH)对外发布了其 2022 年年度业绩预告,报告显示,公司预计 2022 年度净利润约为 1934.48 万元到 2805.00 万元;预计 2022 年度扣非净利润为 1040.00 万元到 1500.00 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 829.75 万元到 1289.75 万元。相较于 2022 年前三个季度,全年整体降幅已显著收窄。公司表示,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主营业务的影响。一方面,2022 年,公司的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主要用于新一代 DNA 编码化合物库(DNA-Encoded Library,简称 DEL)技术的开发升级以及核酸新药研发平台和靶向蛋白降解平台的建设。不过,这也意味着,虽然公司研发费用的上升对当期业绩产生影响,但对公司未来的持续发展及业绩释放均提供了 " 积淀 " 和积极预期。另一方面,公司对收购 Vernalis ( R&D ) Limited 所形成的商誉进行了初步评估和测算,计提了商誉减值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2022 年 12 月 29 日,成都先导对外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已完成回购,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股份 123.87 万股,回购均价为 16.15 元 / 股,累计已支付的资金总额约为 2000 万元(不含印花税、交易佣金等交易费用) , 根据公司股份回购方案,成都先导本次回购的股份将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公司这一回购举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对自身未来发展的信心,而回购的股份用于股权激励,也将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发展核心 " 内驱力 ", 有助于公司的持续稳步成长。
据此也发现,自回购公告发布日起,成都先导的股价就进入了上涨区间,截止 1 月 30 日收盘,公司股价阶段性增幅已达 14.86%,而且近期中金公司、中泰证券等机构也发布研报并综合认为,成都先导是全球领先的药物发现 CRO 公司,新药研发管线储备丰富,有望持续转化带动业绩弹性提升,并纷纷给予其 " 跑赢行业 " 或 " 买入 " 等评级,这也为投资者进一步明确了成都先导的投资价值。
研发投入持续保持双位数快增
" 四大核心技术平台 " 优势凸显且持续优化
作为一家高科技创新药物研发企业,成都先导由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 JIN LI(李进)博士归国后携国内外多位生物、化学等领域专家共同创建,公司设立至今一直围绕着 DEL 技术潜心研究与创造,专注于原创新药的早期链段研发——苗头化合物和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成长至今,成都先导已成功发展为该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为了保持持续领先,其研发投入力度近年来持续加大,数据显示,2016 年到 2021 年,公司研发支出从 1605.43 万元大幅提升至 7367.49 万元,近五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高达 35.6%,2022 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达 6376.00 万元,同比增长仍保持两位数快增 , 营收占比则接近 30%。
不仅如此,众所周知,药物发现研发服务由于专业门槛高,相关专业领域人才是公司提供研发服务水平的关键。据了解,一直以来,成都先导聚焦早期小分子新药研发,早已拥有实力雄厚的研发团队,目前更是 DEL 细分领域团队规模最大的研发服务公司之一。数据显示,2020 年末、2021 年末以及 2022 年第三季度末,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分别达 383 人、391 人、419 人,占员工总人数比例均超 80%。
凭借长年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和尖端雄厚人才实力的持续 " 加持 ",如今的成都先导已成功搭建起 " 一站式 " 药物发现与优化体系,公司拥有四个核心技术平台—— DEL 技术(包括 DEL 库的设计、合成和筛选及拓展应用)、基于分子片段和三维结构信息的药物设计(FBDD/SBDD)技术、寡聚核酸新药研发平台相关技术(STO)、靶向蛋白降解平台相关技术(TPD),同时,公司的药物优化平台关键技术及研发能力也在持续优化中。
其中,DEL 库的设计、合成与筛选技术是一项具有 " 颠覆性 " 的原创小分子新药发现技术,先进性和优势十分突出。有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成都先导基于超 6000 种不同的骨架结构(基本涵盖了所有当前已获批上市的小分子药物的核心骨架),已经完成超过 1.2 万亿种结构全新、具有多样性和类药性的 DNA 编码化合物的合成,而这也是全球目前已知的化合物最多、规模最大的实体小分子化合物库。不仅如此,公司在超过 51 类靶点类型、几百个靶点筛选上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包含多种传统意义上的难成药靶点或挑战性靶点,项目平均成功率超 70%,筛选平均时间周期短至 3 个月。
据悉,成都先导针对多元化的服务需求,还推出了 OpenDEL ® 以弥补公司在小规模 DEL 定制业务市场的空缺。根据上证 E 互动上公司的回复,OpenDEL ® 和传统 DEL 大库的建库基本技术相同,但区别在于库的内容和使用商业条款不同。公司传统 DEL 大库有 1.2 万亿分子结构,而 OpenDEL ® 化合物分子结构目前约含 20 亿分子结构;同时,公司的传统 DEL 大库对靶点和筛选出的分子结构是排他性使用,而 OpenDEL ® 对靶点和分子结构都是开放及非排他,用户可以在自主完成筛选实验后经过测序、数据分析、苗头化合物合成与验证最终得到筛选结果。公司通过 OpenDEL ® 实现了服务的产品化,可助力客户实现更加高效、经济、可靠的药物筛选。
上一篇:香港房价平均呎价首破1.2万港元
下一篇:“强了信心增了干劲,再迈新步再创佳绩”